聚焦媒體
商標除了標明并區分商品和服務外,同時也是企業的無形資產,在企業信息傳遞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商標注冊人具有專用權和授權使用的權利,一旦被國家機關認可并獲得商標注冊證,這說明這個商品和服務具有*性。一個商標要想獲得知名度,企業必須耗費大量的資源進行推廣,形成公眾認知,*后才會產生經濟效益。然而有些急功近利的小企業“傍*”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,商標侵權事件也不斷上演。如紅門的懸浮®商標一再被侵權,給公司帶來嚴重影響。具體表現為消費者受商品質量、服務和使用安全等危害,企業則蒙受信譽、經濟和市場的流失。因此,紅門打擊懸浮®商標專用權迫在眉睫。
懸浮®商標注冊證
懸浮®商標為注冊人紅門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
“懸浮®”商標侵權信息
商標已經注冊了,按道理這種信息出現在互聯網上是一種侵權行為,紅門公司為何不維權?公司知識產權意識差嗎?筆者采訪了紅門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務部相關負責人。負責人稱,紅門是一個產業結構較為復雜的企業,由于產品涉及領域較多,競爭對手也相對比較多。涉及商標侵權的大都是一些沒有資質的小廠家。目前公司正在對侵權事實進行了公證和取證。雖然公司在專利維權方面有先例,但擺在維權路上的*大障礙就是持續時間過長,人力物力資源耗費巨大。“不管維權之路有多難,我們都會從客戶和公司的利益出發點,強化知識產權戰略,對侵權行為予以嚴厲打擊!”*后該負責人稱。